发布时间:2024-07-03 15:05:07 作者:圣运律师
原创 唐廷以租庸调制取代两税法旧制,是为了解决哪些社会问题, 自李渊消灭隋帝国,建立唐帝国政权之后,唐廷就在前代赋税制度的基础之上制订了详细的均田制,同时又推出了租庸调制。然而在公元780年时,时任帝国宰相的杨炎却向唐
自李渊消灭隋帝国,建立唐帝国政权之后,唐廷就在前代赋税制度的基础之上制订了详细的均田制,同时又推出了租庸调制。然而在公元780年时,时任帝国宰相的杨炎却向唐德宗谏言,建议更改帝国的赋税政策,即以两税法取代实行多年的租庸调制。
那么是什么原因,让唐帝国不得不选择抛弃旧的赋税制度,两税法又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呢?
安史之乱过后,唐帝国财政逐渐恶化
公元755年,备受唐玄宗信赖的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史思明,二人一起举起了反叛的大旗,挥军攻向昔日旧主,安史之乱随之爆发。
由于唐廷先前并未制定较为严格的、能够限制节度使拥兵自重并威胁中央的预警措施和针对措施,导致唐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在极短的时间里就纷纷落入了叛军的手中。不过好在此时唐廷手中仍掌握着大量的部队,且一部分节度使也在这个关键时刻倒向了朝廷,承担起了勤王的重任。经过多年与叛军的斗争,唐廷终于在公元763年扑灭了这场叛乱。
战争虽然已经结束,但战争所带来的后遗症却是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。战争期间,唐廷已经顾不上维持财政收支平衡,凡事皆以平定叛乱为第一目标。在叛乱得以平定后,唐帝国的财政状况已经游离于崩溃的边缘,随时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。
安史之乱对唐帝国的财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,首先,富庶的北方在战争的影响下,经济基础逐渐崩坏。虽然南方大部分一直掌握在唐廷手中,且尚未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,但是帝国财政总体还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。
其次,连年不休的战争也耗尽了帝国的财政储备。因北方已经基本陷入叛军手中,唐廷就只能对南方加征税赋,使南方百姓的负担日益沉重。为了缓解封建统治阶级与南方百姓之间的矛盾,唐廷也必须改革赋税制度。
租庸调制已经不再适应帝国现状
初唐时期,唐帝国一直以租庸调制为赋税制度的核心。租庸调制不仅详细规定了每年帝国赋税的收取方式,还将赋税的具体"额度"十分详细的规定了下来。需要注意的是,初唐的租庸调制是以人头为基准收取的。
同时,租庸调制也是架设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的。初唐时期,均田制尚且能够得以有效实施,并且能够为租庸调制的有效实行提供保障,帝国财政状况也日益向好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均田制逐渐被破坏,租庸调制也同时失去了最初的意义,更是无法发挥其原始效用。基于这种情况,两税法便随之而生,租庸调制也同步遭到了废除。对此,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中曾有相关记载:
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,量出以制入。户无主、客,以见居为簿;人无丁、中,以贫富为差;为行商者,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,使与居者均,无侥利。居人之税,秋、夏两征之。其租、庸、调杂徭悉省,皆总统于度支。
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失效,实际上正是土地兼并现象愈发严重所带来的直接后果。唐廷在制定均田制时,曾放松了对土地流转的控制力,即在特定情况下允许百姓买卖土地。虽然土地交易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,但这也等同于为地主阶级打开了方便之门。
地主阶级通过不断兼并土地,导致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计的土地,从而变成破产的佃农。而唐廷的租庸调制正是以人头为基准征税,因此破产的小农们根本无法承担得起如此沉重的税负,国家的财政收入趋势也呈每年下滑。
贫富差距过大,社会危机日益严重
前文已经提到,由于唐廷所制定的均田制存在着致命的漏洞,因此至武则天执政时期,唐帝国内部的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十分严重。全国土地趋于集中,因此帝国社会内部出现了贫富差距愈来愈大的现象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当唐廷继续按照先前的租庸调制征收税赋时,平民及贫民已经完全无力承担;而地主阶级则只需要付出小小的代价即可满足每年的征税额度。同时,商人集团的崛起也让农民的日子变得更加难过。为此,唐廷修改了按人头征税的方法,改按总资产征税。
按照资产总额征税,这是唐廷在赋税制度上的一大进步。两税法一经推出,地主阶级和商人集团就无法再"钻法律的空子",不得不缴纳较先前多出许多的税金;而那些濒临破产或已经破产的农民,所承受的负担也随之减少。
随着两税法的逐步推行,唐帝国内部的贫富差距愈拉愈大的现象得到了大幅度缓解,但是这也并不代表贫富差距正在逐渐缩小。地主阶级和商人集团虽要缴纳高额的税金,但仍然掌握着大量的土地,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唐廷才会在后来继续提升税率,以此来进一步缓解社会矛盾。
从两税法和租庸调制的一些细节区别就能看出,唐帝国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已经形同累卵,社会危机和财政危机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。在这种情况下,封建统治者不得不自上而下展开一场浩大的改革运动,以此来缓解存在于各个领域的矛盾。如若不然,唐帝国的国运就真的是危在旦夕了。
当然,唐帝国所面对的危机也不仅仅只有上文所提及的那些,在政治、军事、外交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危机。但所谓"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",如果唐廷不能够有效并且在短时间内处理好经济问题,那么解决其他领域的危机自然也无从谈起。
总的来讲,两税法的推行确实是起到了许多积极的影响,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延长了唐帝国的国祚。虽然此后唐帝国再未回到当年的巅峰状态,但起码还能够勉强维持,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结果了。
参考文献:
【1】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【2】《新唐书》
内容审核:王四新律师
来源:临律-原创 唐廷以租庸调制取代两税法旧制,是为了解决哪些社会问题,